一般情况下病理是诊断所有疾病的“金标准”,但是有一些疾病却是“病理”的盲点。如果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没有适合的专业检测方法,极易误诊。最近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二科金锋院长碰到这样一个病人,术后病理为:早期肺癌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是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直觉告诉他“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不对”。然后通过特殊的专业检测,最终确定为“早期肺癌+NTM(鸟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知道了结果,金院长制定出精准的治疗方案,最终病人痊愈。正是“请把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人员”。
【简要病史】患者孙某(化名),女,55岁。2个月前查体发现右肺结节,右肺上叶结节直径约20mm,边缘可见毛刺;右肺下叶可见磨玻璃结节,直径约8mm,靠近胸膜。病人在家服用“莫西沙星”抗炎治疗半月,后复查胸ct见肺结节无缩小。遂来我院。金锋院长仔细观看了病人的胸ct,并与之前的比较。指着胸ct说:这个“小结节”考虑早期肺癌,比较典型;但是这个“大结节”看着像“感染”,比如结核、隐球菌等慢性炎症。病人家属接着拿出一些化验单,说到:这是一些检查,结核指标阴性,隐球菌也是阴性。由于有个结节考虑早期肺癌,最终病人家属决定手术治疗。
【手术情况】2025年2月的某周二上午,金锋院长亲自为病人施行了微创手术治疗。在胸壁切一个长约3cm的切口,在4K超清胸腔镜下,肺部病灶一览无遗,既使那个“小结节”也很清楚的暴露在眼前。不到二十分钟,金院长就将两个病灶完整切除,手术非常顺利。
【既确诊又可疑的病理结果】病人术后病理出来了:下叶病灶考虑原位腺癌,上叶病灶查见分枝杆菌,考虑结核。病人和家属看到这个结果后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借用家属的一句话:早期肺癌手术后就治愈了,这么大的结核病灶切除掉,吃点结核药物就会好的,我还担心啥?确实如此,如果在一般的医院,看到这样的病理结果,基本就可确诊了,此时也就直接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了。但是金院长的疑惑仍未解除:结核指标T-SPOT阴性,血结核抗体阴性,虽然病理查见结核分枝杆菌,但一定能诊断肺结核吗?在金院长的坚持下,病人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mNGS,最后确诊:那个所谓的结核,实际上是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至此才算“真相大白”。
金锋院长科普讲坛.
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 MAC)是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的简称,是人型结核杆菌的近支抗酸菌。在结核杆菌以外的抗酸菌中,从人分离频度最高的菌种。原是鸟类和猪等家畜的病原,也可感染人。
MAC包括数个密切相关的菌种,它们的形态学特征非常相似,引起的疾病症状,放射学的特点以及治疗结果等均难以区分,因此国际分枝杆菌分类学工作组将它们归为一类,统称MACMAC 感染后可侵害多种组织器官包括肺、骨髓和淋巴结等,临床病症主要包括单一的结节、结节状的支气管扩张、结节样的浸润和在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的播散性浸润四种类型,常继发于免疫功能受损患者。MAC肺病的实验室诊断依赖于分枝杆菌菌种的鉴定。目前,实验室检测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DNA探针法、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DNA测序法和DNA焦磷酸测序技术。MAC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水源中,采样不当时极易引起临床标本被污染,所以判断标本分离出MAC是否与疾病有密切相关性,应分析以下情况综合判断。
【特别声明】文中部分科普知识来源于专业文章和网络,仅用于科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