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位先生因心前区疼痛急性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外院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冠状动脉左主干合并三支严重病变,心脏彩超显示射血分数(EF值)仅28%(正常值为50%-70%),这意味着他的心脏泵血功能不足正常人的一半,随时可能因心力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危及生命。面对如此高危病例,当地医院建议转院,患者家属多方联系,最终转入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一场与死神博弈的生命保卫战就此展开。
冠状动脉左主干会经常被比喻成像水龙头一样,它负责供应左心室75%的血液,一旦病变,猝死风险极高。而位先生不仅左主干严重狭窄,还合并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多支弥漫性病变,心脏供血几近“瘫痪”。更棘手的是,他的心脏因长期缺血已严重衰竭,EF值28%属“极低射血分数”范畴,此类患者术中极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无法脱离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风险成倍增加,这类病例被视为心脏外科手术的“禁区”。患者心脏衰竭极重,术中循环崩溃风险极高;再加上患者冠脉病变复杂,需同时完成多支血管重建,还要在“心脏不停跳”条件下完成搭桥,血管吻合精度要求近乎“毫米级”,这犹如在剧烈颤动的“豆腐”上穿针引线。面对如此高风险的手术,心外科手术团队制定了精确的手术方案,由心外科陈雷主任主刀,在IABP支持下展开多支血管重建:术前精准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通过物理方式增加冠脉灌注,为脆弱心脏争取手术窗口。采用左乳内动脉及左侧大隐静脉,以自体血管实现“三桥”重建(对角支、前降支、回旋支),最大限度恢复心脏血供。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团队以显微技术完成多支超细冠状动脉吻合,手术顺利完成。心功能IV级患者的心脏就像漏气的轮胎,稍有不慎就会彻底‘爆胎’。”陈雷主任坦言,“术中需同时平衡血管吻合质量、心脏负荷及全身脏器灌注,任何环节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此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中心在极危重冠心病外科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为“外科禁忌症”患者开辟了新生之路。 从28%到37%,数字变化的背后,是生命力量的重新觉醒,更是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心外科团队以技术突破禁区、以仁心守护生命的生动诠释。在这里,每一个数字的跃升,都在书写危重症心脏病治疗的新篇章。 “左主干病变患者一旦出现症状,2年内死亡率超30%。”专家提醒,冠心病患者应定期评估心功能,若确诊复杂病变,建议尽早到具备心脏重症救治能力的中心治疗。随着技术进步,即使高危患者仍有机会通过手术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