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心肺康复科与胸外科通力协作,成功为一例肺结节患者实施微创手术联合围术期心肺康复一体化管理,患者术后心肺功能恢复迅速,短短3天,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充分彰显了多学科协作在胸外科加速康复中的核心价值。
精准评估 未雨绸缪
患者李先生,52岁,因“间断胸闷发作1月”,在我院心肺康复科住院治疗。住院过程中检查发现“肺结节”后,心肺康复科牛洪梅主任第一时间介入,联合胸外科张运曾主任团队进行了围术期心肺康复相关知识业务交流,共同为患者开展了术前心肺功能评估及微创手术、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通过6分钟步行试验、肺功能检测及呼吸困难指数分析,精准锁定患者术前呼吸模式代偿、运动耐力不足等风险点,另外由于患者有长达30余年吸烟史,综合运用了心肺康复的五大处方管理,包括“药物、运动、营养、心理、戒烟”处方,为患者量身定制“术前预康复+术后快速康复”的全周期方案。
心肺康复相关知识业务交流
多科联动 全程护航
术前阶段,心肺康复团队通过呼吸肌训练、气道廓清技术及阶梯式运动指导,帮助患者储备心肺功能;术中胸外科采用单孔胸腔镜精准切除病灶,最大限度的减少创伤;术后24小时内即启动早期康复介入,通过体位管理、渐进式呼吸训练联合下肢肢体的康复训练,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步开展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术前预康复
术后病房心肺康复
精准康复 成效显著
通过心肺康复团队的呼吸训练、咳嗽排痰训练以及肢体有氧、抗阻训练的全程应用,患者术后第2天即实现自主下床活动,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8%以上。患者出院前评估显示,患者肺活量显著提升,6分钟步行距离达到460米,咳嗽排痰效率显著改善,基本恢复到患者术前心肺功能状态,为后续生活质量的全面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出院前6分钟步行试验
此次成功实践得益于心肺康复科与胸外科建立的常态化业务交流机制。两科定期开展联合查房、病例讨论及技术培训,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与心肺康复技术深度融合,形成覆盖“筛查-手术-康复”全链条的标准化路径。标志着我院在胸科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领域迈上新的台阶。未来,我院将持续推进以患者为中心的整合式医疗服务模式,让更多患者享受精准、高效、人性化的康复支持,为提升全民呼吸健康水平贡献专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