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消化内镜室吴洪文主任团队为普外二科一例乙状结肠肿瘤患者实施内镜下纳米炭术前定位术。术中,吴洪文主任在内镜下将纳米炭显色剂通过内镜注射针注入到肿瘤病灶周边的粘膜下层,这一步骤如同为肿瘤“打上标记”。第二天普外二科赵承乾主任团队在腹腔镜下清楚观察到肿瘤部位、范围及周围淋巴结分布情况,通过腹腔镜技术顺利切除肿瘤,减少了不必要的探查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效率,将内镜技术与腹腔镜技术完美结合,既达到了微创手术效果,又让肿瘤得到彻底清扫。患者目前恢复良好。据了解,早期肿瘤无明显临床表现及特异性,腹腔镜下很难准确探查肿瘤的大小、范围以及肿瘤周围淋巴结分布情况,并且胃肠镜也只能定位肿瘤大概位置,肿瘤周围的淋巴结无法探查,无法提升淋巴结清扫率。而内镜下纳米炭定位术+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的实施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纳米炭混悬液为黑色液体,注射到恶性肿瘤周缘组织内,纳米炭会被巨噬细胞吞噬,迅速进入淋巴管内部,聚集在淋巴结中,淋巴结将被染成黑色,便于在腹腔镜手术中肉眼辨认和清扫区域引流淋巴结,可以明显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淋巴结清扫率。
双镜联合技术是近年发展迅速的腔镜和内镜联合技术,能够发挥腔镜及消化内镜的各自优势,为彼此创造出有利的条件,弥补了单一内镜或腔镜的不足,创伤小、疗效好,进一步拓展了微创技术的应用领域,让肿瘤无处遁逃。内镜下纳米炭示踪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配备了见微知著的“千里眼”,让手术更为安全可靠,让微创手术更为精准。该技术只需患者在手术前一周至术前一天完成内镜下纳米炭定位,手术时,帮助外科医师在术中迅速准确地找到病灶,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
纳米炭定位适用人群:1. 胃肠肿瘤等疾病拟行外科手术需要病灶定位的患者。2. 早期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内镜切除术后,需要标记定位以备追加内镜或外科手术或需要定期内镜复查的患者。3. 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结肠病变需进一步行内镜诊治但病灶较隐蔽得患者。4. 胃肠恶性肿瘤拟行新辅助治疗患者。5. 需行全小肠镜检查的患者及小肠镜中诊断小肠疾病需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 上消化道重建术后需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7. 其他需要标记定位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禁忌症:1. 所有符合消化内镜检查禁忌症患者。2. 对纳米炭注射液过敏者。近年来,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消化内镜室在微创手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目前已成熟开展胃肠道早癌ESD、胃肠道息肉切除、食管支架置入术、吻合口狭窄扩张、胃肠道肿瘤定位等技术,在消化道道肿瘤方面形成了筛查、定位、手术、术后复查的完整治疗链。今后,我们将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