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大模型DeepSeek火爆全网,不少患者带着它的诊断建议走进诊室,但是还是有不少患者面对DeepSeek有些手足无措。作为一家始终走在智慧医疗前沿的医院,我院已上线基于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导诊系统,并努力将其深度融入诊疗全流程。关于患者疑问,我们请神经内科专家张清华科普:DeepSeek如何成为病人的“私人医生”,如何提问更高效,让患者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AI生成图片 熟悉张清华主任的看看像吗
1.症状描述要“具体化”错误示范:“肚子疼,怎么办?”正确方式:疼痛部位(如“右下腹持续性绞痛”)持续时间(“已持续3小时”)伴随症状(“呕吐2次,体温37.8℃”)既往病史(“有阑尾炎手术史”)DeepSeek优势:结构化数据输入可提升诊断建议准确率80%以上
2.报告解读需“双确认”第一步:用DeepSeek快速理解专业术语(如CT报告中的“磨玻璃结节”)第二步:携带AI初步解读结论到线下门诊,医生将结合查体、病史进行验证案例:某患者通过AI发现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提示过敏风险,经我院呼吸科确诊为花粉性哮喘
3.警惕“自我诊断陷阱”拒绝:直接输入“偏头痛”让AI开药建议:输入完整症状后,重点关注AI建议的“需排查疾病”(如“建议排除青光眼、颅内压升高”)
红线提醒:DeepSeek生成的用药建议需经医生审核,严禁自行服药
“用好DeepSeek的本质,是让技术放大医生的专业价值。使用更多技巧和警惕使用中的红线,能够更大的发挥DeepSeek的价值,让其成为患者身边的‘私人医生’。”神经内科专家张清华说道。
我院主要智能导诊功能展示1.精准采集患者主诉,智能理解患者症状患者使用智能问诊功能,便捷地表达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选择文字输入,将症状详细描述出来;也可以选择语音输入,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此外,系统还提供了一些常见的症状选项,患者可以直接点击选择,省去繁琐的文字或语音描述,通过这三种方式的结合,让患者能够更轻松、高效地与智能问诊系统进行沟通,获得初步的健康评估和建议。通过导诊系统与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充分融合,将患者在业务系统信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共享给DeepSeek模型,更精准地为患者推荐合适的科室,帮助患者更快速、更有效地找到合适的医师进行诊疗。
2.多轮对话功能,精准科室推荐患者输入症状后,如果系统无法根据症状直接判定合适的科室,会继续询问患者是否还有其他症状,患者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点选等方式描述症状,系统基于DeepSeek的语义分析能力,快速匹配科室与医生,并推送相似病例的诊疗方案参考。3.避免误诊,降低因挂错号导致的误诊风险智能导诊系统结合DeepSeek大模型,精准匹配患者症状和科室推荐,通过分析导诊数据,医院可动态调整科室排班与设备使用,降低资源闲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