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穿过“黑洞”,在“夹缝”中为生命续航
来源:运营办MDT中心       时间:2022-11-30

电子支气管镜是一根由数万根极细的玻璃纤维组成的、直径仅数毫米的可弯曲的内窥镜,用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具有微创、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随着现代呼吸病学的迅速发展,支气管镜技术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检查和治疗手段。

气管上的“黑洞”

初次接到多学科会诊申请时,我们工作人员也被这厚厚的一摞出院病历吓了一跳。

“重大外伤,多次转院,”呼吸与危重症十病区的值班医生抱着这些材料,焦急地推开办公室的门边走边说,

“现在患者憋喘严重,张孝国主任说想请咱医院呼吸内镜中心、气管支气管外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和影像中心组织一个多学科会诊,”说着她将病历放在了办公桌上,“我特地把相关资料拿过来了,咱们先看一下。”

安排申请医师按要求填写《会诊申请表》,制作汇报PPT的同时,我们查看着这些报告,才发现患者病情的复杂之处。

严重的外伤史

1年半前患者在工作中意外受重物严重挤压胸部,在经抢救病情稍稳定后,为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其主支气管壁缺损,不完整,考虑存在气管损伤。遂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在经过多次入院手术治疗后,出现了术后出现胸闷、憋喘明显,时有咳嗽、咳黄痰,怀疑气道内存在感染,为求进一步诊治,特来我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十病区就诊。

如果将人的气管比作树的主干,那么支气管就是树的分枝,如果主支气管壁发生缺损,就像是树没有了树皮,随着外界保护的消失,原本隔离开的环境相互交通,使得相对于人体来说就很可能造成皮下气肿、咯血,甚至更严重的呼吸困难。要解决患者憋喘的问题,最首要的就是及时明确缺损区的情况。

院内MDT会诊模式

而观察最直观的方式,就是手术探查及治疗,但考虑到患者既往重大外伤史,且并存多发脑梗死、心包积液、鼻窦炎等影响围术期管理的情况,很可能存在窒息及出血风险,我们立刻针对患者病情联络相关科室专家,启动院内MDT会诊模式。

专家团队在查看患者之后,为患者进行了详细术前评估,经过呼吸内镜中心、气管支气管外科、麻醉科、耳鼻喉科多学科多学科讨论(MDT),一致认为:

一、复习病史,患者外伤引起气管前壁缺失,气管上段已存在瘢痕狭窄,憋喘原因明确。

二、患者本身为瘢痕体质,长期外伤修复,且局部存在软骨破坏。如果贸然行支架置入,有移位风险。建议先完善无痛气管镜检查,视情况同期或延期手术治疗。

三、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显著升高,给予抗生素抗感染,配合平喘、止咳、化痰治疗,同时给予中药免煎颗粒健脾补肺等综合治疗。

成功穿越“夹缝”

会诊结束后第二日,呼吸内镜王晓平主任诊疗团队、耳鼻喉于兆衍主任诊疗团队,在严格排除手术禁忌症后,联合为患者进行气管镜下探查术、气管金属支架取出术与气管镜下T管植入术。术后患者安返病房,未述明显憋喘。术后三日,再次气管镜复查,患者通气状况较前明显改善。目前患者情况稳定,待进一步治疗后即可安排出院。

呼吸与危重症十病区张孝国主任提示大家,如果出现较为紧急的呼吸困难、怀疑气管狭窄阻塞的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及时进行相应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感染,以免加重气管梗阻程度,增加治疗困难,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