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凌晨1点,一辆呼啸而来的急救车驶入了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接到急诊电话后,异常的腹痛指征引起了门脉高压介入科诊疗团队的警惕,他们随即赶往急救中心,火速为外地医院的患者进行了体格检查。
“当时我们考虑他的腹部疼痛与体征严重不符,结合病史和当地医院的检查结果,判断患者出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可能性大。”术前讨论中这样写道。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极为危急的疾病,由于肠道极为脆弱,且寄生有大量细菌,急性缺血后十分容易导致肠道坏死,甚至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菌血症,故死亡率极高。
考虑到上述情况,韩绍磊主任诊疗团队首先安排患者完善相关检查,随时准备进行手术,同时迅速进行科室内部讨论,商议手术方案。
准备工作完毕后,患者被推入手术室,术中造影见肠系膜上动脉远端完全闭塞,无任何血流。立刻给予血管开通并支架置入后,血流迅速恢复。术后情况理想,嘱患者穿刺点压迫止血24小时,下肢制动。
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门脉高压介入科韩绍磊主任立刻联系中心消化内镜吴洪文主任,胃肠外科张兴和主任、王海永医师,泌尿外科杨晓波医师再次院内MDT会诊模式,对患者行进一步评估后,一致认为患者肠道缺血时间较长,同时伴随消化道出血,仍考虑有肠系膜分支出血及肠坏死可能性大。
“我们行腹腔镜探查后,探查见盲部末端回肠有坏死情况。”张兴和主任向我们讲解道。在会诊结束后,胃肠外科张兴和主任团队立刻为患者行腹腔镜探查,随即游离切除坏死肠管,并端端吻合,检查后给予缝合并安置引流管,及时应用抗凝对症治疗。
手术后3日,患者恢复情况良好,自述未再出现原有症状。在经历数个小时的“生死时速”后,最终在中心科室间紧密配合下,迅速有效地搭建起“生命通道”,让患者一家人心中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在门脉高压介入科和胃肠外科的精心护理下,患者已于术后2周出院,并留下了他对中心工作人员的感谢信,我们也将进一步优化工作细节,不辜负任何一个患者的期待。